上半年火爆医疗圈的医生集团热度不减。7月12日,上海智慧医疗心脏专家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常务副会长王一帆介绍,这是一个心脏专科特色的医生联盟,也可以说是一个体制内医生集团,运作上将采用核心专家合伙人制。
联盟成立当日,发起人还同时组织了一场名为《"医疗互联网+"背景下的名医成长之道》的沙龙。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医生尚未实现自由执业的情况下,体制内的医生先联合起来探索,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上海智慧医疗心脏专家联盟是由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中国远程心脏监护联盟华东专家委员会发起,按市场化运营的体制内医生联合体。联盟以中国心脏远程监护联盟十余年深度合作的90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或全省/市的心血管专业排名第一的知名医院和260余位知名心血管专家(其中上海为80余位)为核心医疗资源,在原已运营成熟的"院外远程心电监测"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心血管医疗全产业链运作的模式,运用移动互联思维,以"医联帮"微信平台为医患沟通平台,与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移动监测平台和移动终端企事业单位,参照医生集团合伙人的顶层运营形式,从病人和医生两个层面,将提供医生品牌建设服务,病患远程医疗(含心电/影像等)监测服务,预约,加号,手术绿色通道及心血管医药电商等专业服务。
王一帆介绍,心脏专家联盟有四方面主营业务规划,包括医生集团的建设、远程心电监测、手术平台的构建以及医药电商的通力合作。
1、医生集团的建设能帮助医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牌。如何通过医生集团来进一步塑造医生的个人品牌?王一帆认为,第一是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医患沟通的"医联帮"模式,即病人在一次就诊结束以后,依然能够通过微信与主治医师保持长期的联系,让医生可以建立并强化管理自己"粉丝"即病人的观念;第二是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使得医生个人品牌达到进一步地传播与推广。
2、用远程心电监测来解决病人术前术后院外的监测及问诊问题。王一帆提到,以B2C为基础的远程监测将会弥补院外医疗的空缺,即病人不需要到医院去就诊,只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与医生进行沟通。
3、手术平台的构建,能更快速地满足病人的需求问题。该联盟旗下的签约平台会提供远程监测终端,监测到的数据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微信平台,一旦病人需要手术服务,那么该联盟的微信平台会帮助病人在全上海范围内找到他想要的医生,找到以后病人就能通过微信获得预约信息。通过该方式,能逐步提升医生与手术病床资源的使用效率。
4、与医药电商通力合作,帮助病人解决购药的问题。通过联盟的平台,使医生(服务提供方)、患者(支付方)和相关主体在微信平台上形成一个闭环。
在大会现场,该联盟还与新民晚报新民健康,新闻晨报昕传媒,上海助医网,东方网健康频道,上海交通大学远程医学中心上海四维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益体康,深圳理邦,上海光电等合作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在讲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提出了医疗"创客"的概念,受到大家的肯定。
上海东方医院胆石病科主任医师胡海教授表示,目前相关政策仍然不够明朗,需要继续观察。加盟医生集团可以带来更多的归属感,不过,如果医生集团不能找到并实现清晰的战略目标,就将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据现场嘉宾百豪资本执行合伙人衷兴华透露,曾有一个所谓的医生集团,成立三个月就分崩离析,业内人士称之为"飞刀队"。
此次参会的感染专家缪晓辉教授,刚刚把医生工作室引入他任首席医疗官的瑞慈医疗集团。他认为,真正的医生集团应该基于医师自由执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医生团队和多学科联合诊治可能是更容易操作的模式。据他透露,一些跃跃欲试的体制内专家,也是对这种相对稳妥的模式更为青睐。
缪晓辉同时表示,医生工作室、医生集团、医生合伙人等多元化医疗模式可以各自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更有助于寻找到一条最适合的多点执业道路。
自2014年7月,张强创办了全国首个医生集团以来,体制内外的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规则与诊疗规范,但相信当这条路走的人多了,路也就会变的更加平整宽阔。
匿名 |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