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供应取决于原料供应是否充足,厂家生产能力是否足够和各配送公司参与流通是否通顺等各环节的协调和配合,在市场经济下,合理的利润是保证供应的决定因素,几年前由于价格限制,不少便宜的治疗药品出现短缺,需要政府强制推行配额才得到缓解,今年6月1日开始政府已放开药品定价权,但治疗药品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少数药品甚至炒到原价的100倍以上,这是为什么?
不管常用药还是罕见病用药,短缺的药品普遍价格较低,单位包装价格10元以下的药品占61%以上,比如,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环磷酰胺注射液才每支3元,厂家由于没有利润而停止生产,现在同类药的异环磷酰胺每支价格200元左右;治疗婴儿痉挛症的A CT H一盒才7.8元,由于缺货,A CT H黑市价卖到4000元一盒,导致民众反弹很大,但供不应求的现实导致家长不得不花大价钱买药,毕竟生命只有1次。保证治疗药品供应是政府的责任,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靠指令和计划已经不合时宜,放开药品定价是有效手段之一,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市场化不足和各省市的集中招标,有人戏称集中招标是把国资委的定价权转移到卫计委而已。
集中招标表面上看可以通过药品招标量大来减少药品价格,这对那些一次性用品可能有效,但药品是需要长期使用的东西,如果没有合理利润,即使中标,厂家停止供应甚至停产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集中招标是以价格作为主要指标,本次招标是以上次招标的下限作为起点,这对于原来的天价药当然没影响,甚至起到天价药合法化的效果,但对于本来就是低价的药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原来就无利或微利的产品就成为亏本的买卖,停止生产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虽然政府不定价,但招标同样起到定价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药品供应,应该取消统一招标,让药品使用者与生产者直接网上议价并公之于众,让大家监督和合理竞争,而且取消集中招标也等于减少中间环节,同样有助于减少成本降低药价,只要有充分的竞争和有效的监督,药品的价格应该可以恢复理性和保证正常供应。
要避免或减少药品短缺,政府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和维护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保证药品生产和流通的质量和安全,至于价格则应该由市场去充分博弈,这也许是解决药品短缺的有效途径。
匿名 |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