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癌症疫苗能带来多少希望
时间:2016-04-21 11:11 来源:生物谷 作者:

自4月15日开始的这一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何更好地预防肿瘤,很多人寄希望于疫苗。然而,40年前,自美国打响肿瘤疫苗研发的第一枪后,这场肿瘤疫苗防治战到底进展如何,人们又可以给予怎样的预期呢?

哪些癌症能靠疫苗预防

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上已上市的癌症疫苗有10多种,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黑色素瘤、宫颈癌、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早在2012年,世界上癌症疫苗研发产品就已经超过850个,主要集中在发病率比较高的肿瘤领域。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日本。

癌症疫苗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含肿瘤抗原基因或肿瘤抗原肽的疫苗,分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类。预防性癌症疫苗是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宫颈癌疫苗就是典型代表。治疗性癌症疫苗则是针对肿瘤患者的三级预防。我国的治疗性疫苗还处于试验阶段。2015年9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鲁迪·马库斯教授曾在中国药科大学透露,最快1年时间内,针对多种癌症的治疗性疫苗就将上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方辉介绍说“我国的预防性疫苗在胃癌、肝癌等方面进展较为明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幽门螺杆菌(HP)疫苗是世界上首个获批的HP疫苗,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降低一部分重度癌前病变或预防胃癌发生,有效率约为7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批准其上市。接种肝炎疫苗可对肝癌起到预防作用。我国国产乙肝疫苗早在1986年就已研发成功,并于2005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已达93%。

癌症疫苗研发长路漫漫

癌症疫苗研发是世界范围内的癌症防控热点。截至2015年年底,在国际临床试验官网上,共有1707项临床试验与癌症疫苗相关。其中,在我国或将在我国进行的仅有45项,中国内地37项,香港8项。就在这45项临床试验中,18项为与国际组织合作,27项属于我国自主研发。

癌症疫苗在研发阶段要克服重重阻力。赵方辉说,肿瘤病因复杂,有时很难研发具有足够免疫原性的肿瘤相关抗原,无法充分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以我国女性目前发病率第一的乳腺癌为例,已知的危险因素仅可解释不到10%的发病风险,疫苗设计的失败风险非常高。同时,疫苗开发投入费用巨大且普遍周期至少要10年,到了临床试验阶段,也需要观察到足够的保护例数,才可以证明疫苗有效,历时漫长。

另外,在癌症疫苗上市阶段,知晓率、价格等因素会影响疫苗在人群中的应用。如果是治疗性癌症疫苗,怎样选择目标投放人群?应用后如何评估疫苗在人群中的预防效果或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长期随访追踪。“要制备广谱的、强免疫原性的抗癌症疫苗,在设计癌症疫苗时就应充分考虑肿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需要资金支持,多方合作,才能保障癌症疫苗研发与试验顺利进行。”赵方辉说。

“无论何种疫苗,均起不到100%的保护或治疗效果。发病因素比较清楚且具有有效一级预防措施的癌症并不很多。另外,预防性疫苗对于肿瘤防治的作用,还取决于人群接种覆盖率。”赵方辉说。

赵方辉建议,开展早诊早治,积极进行二级预防应是目前我国癌症防治的重点。应及时推广癌症早诊早治的经验及技术,并加强基层防控队伍的能力建设。对健康人群在体检时加入癌症筛查项目,在高危人群和地区加强特定肿瘤的筛查监测。比如,在食管癌的高发区域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法筛查,近10年来取得显着成果。同时还应探索适宜我国的肿瘤综合预防模式,控制肿瘤发病上升速度。

在线评论
匿名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