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培养复合型公卫人才
江西:首个布局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体系
在两会结束后不久,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就起草发布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江西省成为首个开始布局公立医院内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省份。
《意见》明确,到2022年底,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到2025年,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体系框架成熟定型,提供集预防保健、疾病监测、疾病救治、应急救援、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上海:公卫队伍列入考核标准,与临床救治协同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公共卫生绝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个时代的事情。我国应建立感染病学科常备部队,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要将公卫队伍建设列入考核标准。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各大医学院应扩大招生,尤其是扩大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并加强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与临床救治的协同作用。
江苏: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培养复合型公卫人才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针对短板和不足,采取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的策略,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疫情常态化阶段乃至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速度。
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苏雄:应加强高水平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型、实战型和应用型的技能培养培训,共同拓展面向临床和基层的公卫技能认证培训。
四川:打造“平战结合”体系,专业人才进基层
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邓绍平: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是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而是针对所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必须在打造“平战结合”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在面对特殊情况时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常务副院长母得志:针对基层医护人才在学历背景、技能结构、工作经验等方面较为薄弱的问题,我认为应大力向基层输送全科医生、护士,鼓励多种卫生专业人才进入基层。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突出各省生物医药特色
福建:加强生物医药研发,建立引导基金
福建将高标准建设省创新实验室、省创新研究院,新布局建设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实验室、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
省人大代表、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平:建议设立省级生物医药引导基金,让政府资金成为新药研发的压舱石,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新药研发,让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活水。
山东:发展海洋生物医药
省政协委员、山东洁晶集团总裁林成彬:以敢为人先、担当作为的魄力和勇气,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产业上“提质增效”,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力求体制机制的更加科学性、开创性,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完善政策灵活度。
山西:构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链
山西省省长林武:2021年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新特药、药食同源产品等,加快构建“发酵基原料-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等产业链。
云南:促进民族生物医药发展
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庆红:以傣、彝、藏医药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医药是云南生物医药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应制定符合省情的中长期民族医药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云南省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地方立法,应进一步加强民族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云药”产业化发展水平,占领民族医药发展的标准高地。
智慧医疗
向“互联网+医疗健康”转型,促进“处方流转”
广东:促进医疗数据共享,发展智慧医疗应用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的《关于促进在线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严把“入口”,加大监管覆盖面;鼓励专家坐诊“云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应用;加大对老年群体、贫困地区群众的培训力度等。
湖北:建立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平台
湖北省卫健委印发的《湖北省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互联网医院可为患者提供处方流转服务,建立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平台,遴选入驻平台零售药店。
陕西: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陕西省政协委员、省医药协会副会长何煜:应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促进“处方流转”,深化医疗改革。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独立或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参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为群众提供快捷、多样的医疗服务。
安徽:5G+赋能智慧医疗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布局,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安徽省正加速推进“5G+”应用,赋能智慧医疗。
长护险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加持长期护理险
北京:构建居家养老体系,推进长护险试点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负责人王以新: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延缓健康老人进入失能失智的进程。构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居家适老环境改造和智能化服务的监管体系建设。
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积极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体劳动者根据工作、收入水平,按比例缴费,或者定额缴费,政府加大投入,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提供保障。
上海:加强管理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
两会期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政策加持长护险服务。
上海市人大代表爱新觉罗·德甄:探索构建可视化监管应用平台,加强对长护险定点评估机构和定点护理机构的动态监管、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和分类监管,将长护险服务监管系统纳入“一网统管”平台。
天津:多项政策加持推进长护险
两会期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试行)、《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标准(试行)》、《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对长护险服务政策加持。
江苏:建立专业化护理服务团队
江苏省人大代表陈祖新:应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引进具有医疗护理能力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或鼓励医疗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分院、门诊部,促进医疗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推广长期护理险,需要建立专业化护理服务团队。
你心中的两会医疗健康关键词是什么呢?
欢迎底部评论区留言!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
匿名 |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