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创业副教授做客《生物电镜大讲堂》,为南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n Solute Carriers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Cryo-EM”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龚欣副教授主持。
闫创业副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溶质载体(SLC)家族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冷冻电镜方法学等。SLC蛋白家族有超过400个成员,它们在细胞膜间物质的运输和交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LC蛋白表达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在很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SLC蛋白也是很多疾病的治疗靶点。闫创业副教授提到:SLC家族中大部分蛋白都是低分子量的膜蛋白,并且缺少明显的胞外区,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直接解析它们的高分辨率结构存在一定的困难。

报告中,闫创业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对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γ-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GAT1、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等SLC蛋白的系统研究。闫创业课题组通过优化蛋白buffer条件和优化计算过程中蛋白颗粒3D分类的策略等开发了获取低分子量、不对称SLC蛋白高分辨率结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闫创业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Cryo-EM)技术拿到了这几种蛋白与底物、药物小分子、协同转运的离子等相互作用的高分辨三维结构,为理解这些转运蛋白的底物识别和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外在此次报告中,闫创业副教授还介绍了合作者开发的基于AI的药物筛选软件DrugCLIP和基于AI的从头计算低温电子显微镜构建方法CryoFIFA。DrugCLIP软件对于小分子的筛选计算速率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药物开发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闫创业副教授利用DrugCLIP软件筛选了SLC蛋白潜在的药物小分子,并通过生化实验测定了筛选出的小分子的有效性,证实了该软件较好的实用性。
此次的精彩报告让南科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了SLC家族转运蛋白底物识别以及药物作用机制,也展示了闫创业课题组在冷冻电镜方法学、药物小分子筛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SLC蛋白靶点药物开发、解析低分子量蛋白结构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匿名 |
-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