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律,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适应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中,深圳最早遇到了无法可依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但是许多领域无法可依,只是靠政府的“红头文件”管理,法律效力不足,政策可信度不高,投资者对权益保障心存疑虑。特区决策者和建设者急盼立法权,以建立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1992年7月1日,这是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这被许多媒体形容为“石破天惊”的授权,成为深圳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关键。28年来,深圳手握立法“尚方宝剑”,在“试验田”里披荆斩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无数立法“第一”。
据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消息透露,为贯彻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入实施生物医药发展战略,加强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理,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暂定名)起草工作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会上,市发改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深圳大学总医院和萨米国际医疗中心的临床专家、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和深圳市细胞治疗技术协会的技术专家,分别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强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赋予了深圳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个人破产等新兴领域的先行先试权,支持深圳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进行探索。深圳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新兴领域立法。
会议指出,要优化专班,除现有的专家外,还要广泛吸纳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立法专班,为立法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要加快立法工作进度,积极开展资料搜集和调研工作,在摸清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拟定法规基本框架,不断修改完善。
美国《科学》杂志曾将干细胞研究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新冠肺炎疫情,也促使了社会对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更多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表示,随着我国科研投入和技术实力的不断加强,国内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逐年增加,每年新增临床研究数量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饶子和院士表示,近年来国内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事件的发生,表明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临床获益及产业发展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还需不断规范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临床科研引导及监管。
据统计,截至目前,欧盟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先后批准了6款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FDA预计,2022年之前将批准40种基因疗法。而我国至今仍无一款安全有效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被批准上市使用。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05年就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早在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1+3”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要聚焦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共性需求与薄弱环节,打造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专业服务平台,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加强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要求从人才、资金、土地等各方面加强保障,推动产业发展。
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全国首部自贸片区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为深圳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再获新动力。条例明确规定:自贸片区内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治疗以及单抗药物、组织工程等新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
在11月18日举行2020深圳BT (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上,钟南山院士还特意为深圳防疫工作及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点赞。
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赋予了深圳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个人破产等新兴领域的先行先试权。深圳此时选择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管理率先立法,进一步促进这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谓正当其时、当仁不让。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匿名 |
-
暂无记录